秉承不評價國內外任何廠家的早強母液性能單純只從結構和性能上聊這個產品的定位出發(fā):這種類型聚羧酸減水劑其實是針對預制構件通過結構調整而開發(fā)出來的外加劑,主要作用是提高早期強度。(實際上真能提高早期強度嗎?打問號)。是不是很裝逼~~~可構件種類實在太多:有要自密實不振搗的、有要低水灰比坍落度大的、有要坍落度低用水量也低的,這跟他們的構件和施工有很大關聯。在這里就存在個誤區(qū):聚羧酸減水劑是保早強還是保施工?
那問題來了,拋開一切忽悠和帶有商務色彩的評價。通過改變結構(增加側鏈長度、縮短主鏈長度、適度降低酸醚比及引入早強可聚單體)制備的早強型聚羧酸減水劑真的能早強嗎?答案是肯定的,效果非常非常明顯嗎?答案是否定的。所說的早強是哪個階段的早強?答案是不明確的。
我記得一篇文章在表述聚羧酸減水劑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的時候是這樣描述的:聚羧酸減水劑的加入:一方面聚羧酸減水劑的減水作用提高10MPa抗壓強度;另一方面聚羧酸減水劑吸附于水泥水化產物之中,影響水化產物晶體的正常生長,降低抗壓強度3MPa,整體強度提高7MPa。其實聚羧酸減水劑的吸附對晶型的影響最明顯的還得參照石膏體系。晶型變化非常明顯。
因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所謂的早強型聚羧酸減水劑似乎變成了對混凝土和易性和粘度方面更有追求的外加劑,實現和易性更好、粘度更低、漿體更柔和施工更方便,而不是強度。所以外加劑妥協了,好的施工性能下再談強度。畢竟好的施工性能對構件的施工、表觀和強度都有重要影響。
所以,還能叫所謂的早強型聚羧酸減水劑嗎?普通的對和易性非常好的減水劑加點早強劑能搞定不?說不說心里都明白。
這些早強劑種類比較繁多:三乙醇胺、二乙醇單異丙醇胺、硫代硫酸鈉、硫氰酸鈉、硫酸鈉、溴化鈣、鋰鹽、甲酸鈣或硝酸鈣等等。有些還有用氯化鈉、硅酸鈉、碳酸鈉的。有些廠家還使用石膏作為免蒸劑(水泥體系中適度提高石膏用量確實會增加強度,但增加過多安定性不良)。其實這些有機-無機物具有一定的材料適應性和摻量適應性。并且對早強的時段(24h以內,1-3d)也不盡相同。都需要系統(tǒng)的根據具體情況實驗。但我想說的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時候很低的水泥,很低的溫度,加再多的無機鹽也無濟于事。所以很多對強度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合理的范圍之內的。